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滨州13个大类66项措施诚待“有为青年” 共谋发展

来源:中国青年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0-1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以“友好之城”待“有为青年”,共谋青年发展,共话城市未来。滨州将一如既往拿出真招实策,争取推出更多惠青的优厚政策、实事项目、改革举措,努力用最大诚意、最好政策、最

以“友好之城”待“有为青年”,共谋青年发展,共话城市未来。滨州将一如既往拿出真招实策,争取推出更多惠青的优厚政策、实事项目、改革举措,努力用最大诚意、最好政策、最优服务提升滨州对青年的吸引力和承载力,增强青年对滨州的贡献力和创造力,共同谱写“在滨州、知滨州、爱滨州、建滨州”的精彩华章。

10月12日上午,滨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滨州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按照《方案》总体要求,各相关单位齐抓共管、通力协作、密切配合,释放了一揽子红利政策。

聚焦服务青年就业创业。依托“青鸟计划”等平台为青年精准提供就业创业、实习实践等一揽子服务,在创业资金扶持、导师辅导、补贴落实、项目孵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倾斜,充分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活力。8月份,举办第三届滨州人才节,出台“滨州人才新政27条”,编纂最新《滨州人才政策词典》,推出人才工程、引进培养、平台载体、人才服务、支持用人单位发展等5个方面80条硬招。

聚焦服务青年宜居宜家。持续提升青年住房保障力度,市住建局等7个部门出台《滨州市发展保障型租赁住房实施意见》,2022年全市共新增人才公寓2500套。精心打造“青鸟驿站”,为来滨求职青年人才提供过渡期免费住宿等服务。提档升级“青年之家”,积极搭建青年交友联谊平台,不断提高青年的获得感、满足感、幸福感。

近年来,滨州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,市委书记、市长亲自担任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长,邀请组织、宣传、发改、教育、财政、人社、住建、卫健等多部门参与,共同研究、谋划、推进建设工作,自上而下形成了“党委政府关心关爱、社会各界鼎力支持、青年人广泛参与”的工作格局。同时,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媒体平台,广泛宣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富成果,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注青年发展,共同营造了青年优先发展的浓厚氛围。

聚焦服务青年养老育幼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,落实三孩生育支持政策,推进普惠托育服务,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万4千余个,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.6个,超过全省平均水平。促进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,深入落实“双减”要求,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%、学生参与率100%。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阵地建设,助力青年解决后顾之忧。

发布会上,团市委副书记丁宝冬介绍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团市委坚持问计青年、问需青年,切实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贯穿调查研究、方案制定、指标细化等全过程各环节。深入企事业单位、高校高职、产业园区等青年聚集区调研座谈,积极借鉴多地创建经验,广泛吸纳各相关单位意见建议。通过反复酝酿修改,最终围绕引领青年服务大局、优化青年发展环境、服务青年圆梦乐业、保障青年幸福安居、推动青年融入城市5大项目,制定了13个大类66项措施,经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、市委常委会审议后,正式印发了《滨州市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并配套出台了《指标体系》,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标定了方向。
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张爽 滨州报道

聚焦服务青年多样需求。大力培育“青春滨州”文化名片,布局建设一批“青年打卡地”,依托渤海国际商圈、中海调调街等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街区,提升城市商业网点的青年吸引力。7月份,3场主题音乐节在渤海国际商圈上演,万名青年集聚现场,以音乐文化创新赋能夜间经济发展,满足了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,为滨州消费经济发展注入青春活力。

聚焦服务青年身心健康。持续深化“健康滨州”建设,巩固“三医”联动改革成效,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,打造滨州“心语”基地,强力推进“心防城市”建设。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,推进体育公园建设,高质量建成“便捷健身圈”,开展更加适合青年参与的各类体育活动,让青年感受到“生活在滨州很幸福”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青年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qnyj.cn/zonghexinwen/2022/1013/1567.html



上一篇:滨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青年研习社成立座谈
下一篇:研究人物的文献综述怎么写

中国青年研究投稿 | 中国青年研究编辑部| 中国青年研究版面费 | 中国青年研究论文发表 | 中国青年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青年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