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中国青年研究版面费是多[04/29]
- · 《中国青年研究》投稿方[04/29]
- · 《中国青年研究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中国青年研究》期刊栏[04/29]
对于选择早婚 这群年轻人这样说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2021年,25岁的我在恋爱10个月后领证了。早婚的一个现实因素是:买房加分。 他父母挺早就开始看房,去年末确定小区,准备买房时就跟我提出来了。 生育情况:二胎(一男一女) 年
2021年,25岁的我在恋爱10个月后领证了。早婚的一个现实因素是:买房加分。
他父母挺早就开始看房,去年末确定小区,准备买房时就跟我提出来了。
生育情况:二胎(一男一女)
年龄:27岁
他比我大5岁。上小学时,我就很欣赏他,但因为年龄差异没有太多往来。到了高中,他们全家去了日本,我们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。上大学那年,我们的交流突然增多,也确定了恋爱关系。
我认为,早婚,关键还是看个人发展。最起码得有工作,只要经济独立了,就可以成家。年龄不重要,独立最重要。
城市:河北石家庄
紧张、害怕,“见家长”那天的感觉至今依然清晰。但我遇到了挑着灯笼也难找着的女方家长,不仅没有给我任何压力,而且待我就像自家孩子。第一天与准岳父岳母见面,第二天我们就去领了结婚证。
因为疫情原因,所以领证一个月后,她才首次见到公婆。我总觉得,我们这种情况,比电视剧还离谱。
年龄:27岁
他做到了先爱我再爱孩子。出门给孩子们买炸鸡翅的腌料,他会拎回来一袋我两周前偶然提过想吃的橘子;我睡前要喝水,每天睡前他都会倒一杯水给我;我讨厌吹头发,只要他在家我就没有自己吹过头发。
关于照顾两个宝宝需要的精力,我是后知后觉的。虽然有婆婆与保姆阿姨帮忙照顾,但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分给了孩子。二宝容易半夜醒来,有时一晚上会醒两三次,要花一小时才能哄好。我通常早上补觉,下午陪伴孩子。只有到了晚上八点后,孩子们都睡着了,我才能真正开始自己的学习。
学业:博士在读
生育情况:两三年后考虑生育
记者采访了六位“95后”。他们的故事中,有人在大学时选择做家庭主妇,有人读博期间生下“二孩”,也有人刚刚毕业在职场打拼,就成为了准爸爸。他们或为买房积分,或因意外怀孕,更多则是爱情使然。在经济、生理、感情等诸多因素轮番博弈后,婚姻作为一种结果呈现。或许,结婚不在早晚,只在等到那个对的人来。
无论是感情,还是现实条件,他都是我结婚的最合适人选。我选择他,也选择了他的家庭。
大学毕业后,我瞒着家人和他一起回家,全职备考公务员。
城市:北京
城市:武汉
在上海,买新房实行摇号积分制。认购后,根据家庭、户籍、房产等积分高低进入公证摇号选房名单。我俩都还是职场新人,只有60分。结婚可以加10分,买到理想房子的概率更大。
2022年,博士课程即将结束之际,我生下二宝,完成一篇SSCI(社会科学引文索引)论文发表。今年27岁的我在求学路上完成了结婚、生娃两件“人生大事”。
至于她是看上我什么,我倒没有详细问过。她最在意的是,我在传媒行业,周围的女同事多,她有不安全感。这个我理解,她也没发现什么,就没事了。
21岁,我上大三,因为兜兜转转的缘分,我和从小相识的男孩结婚了。
文/记者陈静朱健勇张子渊
学习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,有时孩子中途醒来找妈妈,我还是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他。看着孩子,作为母亲的身份就不由自主地高于其他一切了。
2021年,硕士毕业典礼,我一边穿着学士服挤在同学堆里合影,一边寻觅操场看台上的老公和儿子。
想起结婚前,有一次我去日本找他,遇到了罕见的台风天气。他先是开车来和我会合,中途高速被封了。换乘新干线,没坐多久也停运了。为了见到我,他又试着打出租,在雨里站着等了很久。到酒店时,他全身都湿透了。那一刻,我意识到自己是被人如此坚定地爱着。
“我们的关系一开始就摁上加速键”
讲述人:小林
我在20岁出头就萌生了丁克的想法。在婚前我跟我老公商量这件事,他觉得没问题。或许再过几年,我还是逃不掉公婆的“催生”,那就到时候再说吧。
刚成年时,我就对婚姻有了大概认识。姐姐大我7岁,22岁大学毕业后结婚,小家庭还算幸福。我上研一时24岁,年纪虽不大,但想到之后会被催婚,我就希望有段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。
职业:医护人员
更巧合的是,意外有孕的时间赶上她换工作的空当期,她变成了“失业人员”。以前她税后月收入一万五六,不算富裕但至少能过得舒适。现在,就要靠我养家了。
因为有底气,所以我坚定不移地选择要二胎。
“我们的情况,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”
职业:家庭主妇、微商
文章来源:《中国青年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qnyj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4/1549.html